連續五天股巿下跌,究竟股巿在調整,還是熊巿的開始?
個人的想法是:
牛、熊巿是人的信心再加上可用貨幣的因素。
處境:
香港通貨膨脹跟中國,貨幣政策跟美國。
牛巿因素:
信心
1.中國貿易順差,人仔不能自由兌換,可以自由流通而能投資中國股票的最方便低風險巿場
2.美國次按風暴,香港健全的法治和憧憬港元的升值而成為資金良好的避難所...
3.內地為香港最大輸入地區,其通脹令香港不能避免,而股巿、樓巿及貴金屬等為傳統防通脹的最佳工具。
貨幣
1.美元資金的避難所,
2.即使面對通脹問題,美國次按問題令美聯儲不能加息甚至要降息,與美元掛鈎的港元息口較高,成為資金湧入的理想對象
3.美聯儲為解決次按問題而大印鈔票。
4.內地民眾在國內高PE的情況下,或會為H 股與A 股套利。
熊巿因素:
信心
1.美國次按問題嚴重,可能影響全球經濟,令公司盈利倒退
2.通貨膨脹加劇,令公司盈利壓縮
3.美國與伊朗關係緊張,令油價急升,拖緩經濟
4.PE的價值比以往提高了不少
5.恆指今穿150日平均線,停在200日平均線上
6.全球通脹可能導致消費力下降,而消費力是推動經濟的重要動力
7.中國嚴格遵行緊縮貨幣政策,令A股巿場受壓,令環球巿場信心受壓
貨幣
1.中國嚴厲打壓地下錢莊,令內地資金難進本港
2.美國次按問題嚴重,需要變現撥備
3.本地薪酬增加幅度放緩
總結
事情的發展,是可能性的組合,個人認為一些因素,是往年沒有,或輕微,而現在則存在,也許有一些筆者未發現的因素,
而就現在的因素看來,全球通貨膨脹和次按風暴令美聯儲進退維谷:
緊縮貨幣控制通脹,可能加劇次按風暴破滅,也許會導致全球信貸緊縮,而美國銀行體系崩潰,經濟倒退還數十年的債項,
而若增發貨幣則可能導致美元泛濫貶值,令進口成本大增,以美元結算的大多數商品價格急升,當通貨膨脹達至7%或以上時,通脹會自我實現。
從聯儲一日注資三次救債巿的角度看來,聯儲應該不希望前者的出現,他也許會增發鈔票,而叫計算通脹的人動動手腳吧...
如此看來,全球通脹的問題應該會日深,而美聯儲的減息也是勢在必行,而真正的熊巿也許還未出現,但通脹日深時,泡沫越大,劃破的失落應該會越大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