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9日星期二

大時代

近幾星期,一項調查發現,最經典的電視人物選舉,丁蟹榮登榜首。
鄭少秋的演技了得,得此殊榮,實至名歸。

香港80-90年代經濟騰飛,股巿地產一片唱旺的繁華,而丁蟹所處電視劇《大時代》正正反映當時股民心聲,
其宣揚的信息也令人津津樂道,歷久不衰。

令筆者關心的是,87年股災,令人把股災和《大時代》中的丁蟹拉上關係,而其後也奇妙的無逄鄭少秋領銜主演的劇集均有不同程度的股災出現,以致外國人也把這神奇的關係稱之為「丁蟹效應」。
香港回歸後,中國經濟騰飛,香港得益菲淺,產股齊升,情況和80-90年代十分相彷,而當年這齣燴炙人口的劇集又可以給我們一些什麼啟示呢?

筆者發現劇集中對投資哲學提出兩大重點:1.和群眾相反,2.需要運氣,有運就必成功。

第一點筆者同意在牛巿結束和熊巿結束時十分合理,雖然把握其終點有技術上的難度。
而於第二點筆者也同意運氣十分重要,但若只靠運氣操作,那和賭博沒有絲毫分別。
賭博是高風險的遊戲,長期玩的話,敗北的成數是非常高的。
而投資(不是投機)是可以靠努力,腳踏實地,累積微少的成功而保存貨幣的價值。
丁蟹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是不是從側面看可以得到一些現代股民的投資的啟示呢?

外國有一個人可以40年不離股巿,而至今仍跑羸大巿,他堅持的理念是把握每股背後公司的運作。
他是誰?下期再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