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熊巿確認


從左圖可見,根據最嚴格的道氏理論,香港股巿已開始了其熊巿步伐,此外,亦下破了一個複合式頭肩頂的頸線(位於圖外),後巿未敢樂觀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美國婚禮

有朋友在美國結婚,由於分身不暇,故在網上搜尋一些關於美國婚禮的習俗,頗有趣︰


訂婚
在傳統上,年輕男子要先請求女朋友的父親允許自己娶她。如果女方的父親答應,然後男方才能向女方求婚。男方通常會送給未婚妻一只鑽石戒指作為訂婚的像征。訂婚期可以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許多未婚夫妻在訂婚期間還聽取咨詢意見,以此為應付婚姻生活的挑戰作好准備。

選日子
很多美國人似乎將婚禮選擇在六月份裏舉辦。說起來這跟羅馬神話還有關係。6月英文裏是JUNE,這源自羅馬神話中主管愛情和婚姻的女神朱諾(JUNO)的名字。另一方面,婚禮一般都選在星期六下午舉行,不過最近十年,普通美國人收入上升慢,而晚宴價格卻一漲再漲,比午宴貴了很多,也有不少人為了經濟而選在上午舉行婚禮。

選婚紗
在《身披白色婚紗》一書中,卡羅爾·華萊士把婚禮習俗的由來追溯到古羅馬時代。但是華萊士女士認爲,今天美國人的婚禮形式主要成型於19世紀中期。她說:“婚禮的大致構成實際上就是宗教儀式加上之後的來賓聚會。現時沿襲的標準傳統,是美國富裕的上層社會在1850年前後開始興起的婚禮習俗,然後漸漸地走入尋常百姓家。”

早期的美國新娘通常是穿她們最漂亮的禮服結婚。這些禮服的顔色式樣可謂五花八門,有方格圖案的或者黑色的。但是到了19世紀末,新娘們都開始穿白色婚紗結婚。卡羅爾·華萊士說,傳統上白色代表著聖潔和純真。但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當年穿白色婚紗結婚,也是人們紛紛效仿,穿起白色婚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她的這一形象廣爲傳播。人們看到她穿白色婚紗,因此群起而仿效。隨著媒體影響力的增長,上層社會的婚禮以及新娘身穿白色婚紗的圖片傳播得越來越廣,結果人人都開始穿白色的婚紗了。”

然而,在美國的傳統婚禮中,第一次結婚的新娘穿純白色的婚紗,再婚的新娘就不能穿純白色的婚紗,而一般以穿象牙色、金色或米色婚紗居多。在孟菲斯,一件婚紗一般要200 美元,好一些的是500美元,再上面有1000多的,至於那種豪富家庭專門找名設計師訂做的,幾萬幾十萬一套的都有。

另外,美國的婚紗店都可以隨意試穿,店裡所有婚紗都可以穿,不論貴賤。

請人

在中國,結婚請客是個很頭痛的問題,哪種交情的可以請,哪種的就算了,有時候會遇到的情形是,請了可能人家心裡認為不太熟,為什麼要出禮;不請的話可能又被說成不夠朋友,看不起人。
在美國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可直接問朋友和同事們要不要來參加,這樣的確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誤會與麻煩。


送禮
中國人結婚,出多少禮也是個大問題,也許你認為不熟,送兩百,結果新人心裡不高興,這頓婚宴就要五百一個人,也太吃虧了;也許你認為雖然不熟但卻不開面子送六百,結果自己心痛。
新人本身心裡也打鼓,不知道能收到多少紅包,是不是能至少把婚禮成本收回來。

在美國,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新人一般是事先在一個自己心儀的百貨公司或者網站選好婚禮或是婚後要用的物品,這些物品從廚房用具到床上用品,包羅萬象,價格從低到高都有,將它們登記在該公司的禮單上。各地的客人們可以直接到這些公司的連鎖店或者是通過互聯網,從這個禮品清單上挑選符合自己購買能力的禮物,已經被客人定掉的禮物會標上已購買,這樣就不會送重復了。百貨公司或者網站會負責把這些禮物按指定時間送到指定地點,不用新人或者客人攜帶,省力省時。


在婚禮前,客人們會為新娘舉行一個新娘聚會,並在這次聚會上將禮物送給新人,而不必等到婚禮那一天。新人收到禮物以後不用回禮,但一般要寫一張感謝卡


婚禮上必吃蛋糕

婚禮上吃蛋糕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蛋糕也越來越精美。但是儘管英國人對水果蛋糕情有獨鍾,美國人則由於製作多層白色蜜糖蛋糕而聞名。華萊士女士說:“即使是參加一場最簡單、普通的婚禮,你也會品嘗到幾種蛋糕,蛋糕絕對是非有不可的。這是起源于和客人一起掰麵包的古老傳統”。

美國人的婚禮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有所改變。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結婚的新人通常匆匆完婚,有些時候乾脆舉行集體婚禮,新娘身穿婚紗,而新郎則是一身戎裝。上個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的年輕人是所謂的‘叛逆一代’,他們當時結婚很多都穿休閒服裝,甚至是少數族裔的服飾,以標新立異。但是卡羅爾·華萊士相信,最近這些年來,婚禮的時尚一直有復古的趨勢。她說,婚禮正在變得更加傳統,準備得更加細緻,花費也越來越昂貴:“部分原因是商業因素的影響,部分原因則是由於美國的名人文化效應。我們看到明星們身穿著華麗的禮服走向結婚的殿堂,腳下鋪滿玫瑰花瓣,你就會不禁覺得,如果你沒有這些,你的婚禮就好象有很多缺憾似的。現在一次婚禮的平均花銷都在2萬美元上下,而這僅僅是辦一次相當普通的婚禮的費用。”收費驚人的婚禮操辦行業現在在美國方興未艾。這種專門的行當包括策劃、攝像、攝影和音響等人員。


Reference:
http://usinfo.org/VOA_Chinese/Wedding.htm
http://www.aladding.com/view/postDetail.cfm?lv=big5&topicid=96&postid=388990
http://www.59edu.com/Article/world/culture/200703/1191.html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領悟

今天母親節,一家人去了看葉問2,到了長洲一日遊
很放鬆,彷彿解脫了日常的軌道
從一個角度回看自己,別有一番意味
從前的我,想象得很偉大,目標定得很高
偶爾達成,不考慮客觀因素,其實身體受不了...
始終,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或許,活在當下,做對每一天微少的目標,投已所好,善待自己
學會感恩,推己及人,是更輕鬆的做法
畢竟,每一套成就/學問/技能/方法/學派,是由人創出來的,
學派的爐火純清,往往就是其個人風格/技能/修養/學識表達的極致
故他人除非本性相近,否則,難以超越
因此,尋求自我的體認,去蕪存菁,追求阻力最少的學習方法,欣賞生活,享受經驗,創造寫意的個人方向,或方是關鍵所在